扫描关注“藏东明珠”微信

当前位置: 首页 / 招商引资 / 昌都总览 / 资源优势

昌都市资源优势


    一、地理区位优势

    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,地处横断山脉,三江(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)流域。东与四川甘孜隔江相望,北与青海玉树交界、东南与云南迪庆接壤,西南、西北与林芝、那曲相邻,是连接藏、川、滇、青的枢纽面向祖国内陆的藏东重要门户昌都境内山高谷深,沟壑纵横,自然景观雄浑秀丽,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是青藏高原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是茶马古道重要的集散地。昌都幅员面积10.98万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,现辖10县1区1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,总人口78万,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5.5%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、长江经济带、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遇下,昌都依托现代交通体系,向东可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,南北可融入陕甘青宁经济圈、大香格里拉经济圈、兰州西宁城市群、中城市群,是西藏面向内陆的重要开放枢纽。

二、自然资源优势

1.旅游资源

   昌都是“茶马古道”从川、滇进藏后的第一站,是雪高原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金沙江、怒江、澜沧江在这里并流,历史为这里留下了众多价值极高的古代遗存、人文景观、自然风光。行走千年的茶马古道,大磅礴的三江之源,妙曼隽永的然乌湖,晶莹通透的来古冰川,峰蛮挺秀的梅里雪山,雄奇秀美的红拉山,嵯峨峭拔的孜珠山,雄伟壮丽的伊日峡谷,五千年前藏古文明代表的卡若遗址,民俗、民族特色浓厚“洒咧”营地,集彩绘、浮雕、现代建筑等元素相融合的建筑名城—茶马城和左贡东坝民居等……生动地诠释着藏东大地的迷人风采。现各类A级旅游景区达14处,其中世界唯一保存着完整、原始手工制盐的千年古盐田和江达岗托红色革命基地两处4A级旅游景区,具备文旅康养产业开发潜力。

昌都围绕境内横跨东西南北的四条国道线,规划“十四五”期间,昌都建成大香格里拉·茶马古道文化旅游核心体验区,全力打造以国道为主要承载空间的G317 “魅力昌都·史诗人文风情走廊”G318“开放昌都·精品旅居体验走廊”G349 “生态昌都·绿色新经济走廊”G214 “示范昌都·高质量综合发展走廊”,进而构筑市域东北部“红色江达”、西北部“彩色类”、西部“绿色边坝西南部“蓝色八宿”四大主题门户

2.能源资源

昌都是国家重要的“西电东送”接续能源基地“三江并流保护区的主要源头,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在昌都境内流程1900余公里,水资源总量达771亿立方米,水能理论蕴藏量达4821多万千瓦,金沙江、澜沧江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进入加快推进期,2020年电力总装机达到62.08万千瓦。

昌都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,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,空气稀薄,年平均气压和每立方空气中含氧量仅平原地区的2/3,水和空气中尘埃杂质含量少,年平均日照数为2100-2700小时,比我国东部同纬度的长江流域要高出30%,总辐射量在5800~7000×106J/㎡之间,光伏清洁能源潜力巨大;地热、风电、光热等新能源正在科学开发期。

    3.药材资源

昌都是“藏医药的故乡”,拥有各类药材1200多种,其中可利用药材750多种。虫草、贝母、红景天、藏红花、大黄、当归、党参、菌灵芝等产量较高。名贵藏成药珍珠七十味、常觉、腹中宝等部分产品获国家及省、部级名优奖,畅销全国30个省市区。

    4.林下资源

林下资源同样十分丰富,有樟子菌、松茸、猴头菌、羊肚菌、黑木耳、香菇等多种野生菌类,因其种类多、数量大、无污染、品质优而闻名中外,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

5.生态环境

昌都气候多样,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,西北部、北部严寒干燥,东南部温和湿润;日照时间长,辐射强、昼夜温差大;干湿分明,夏季多夜雨,冬春多风。昌都年平均气温7.6摄氏度、年降雨量400-600毫米,无霜期80-127天。由于山高谷深,地形复杂,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是昌都气候的突出特征,属于立体性气候,是全国空气污染最小的城市,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。

昌都林草资源得天独厚,十县一区均有森林草地,现有林地382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达34.78%,林木蓄积量达2.62亿立方米。拥有云杉、冷杉、云南樟、落叶松、高山松、桦树等20余种珍贵树种现有草原8571.98万亩

昌都有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、公园9个(其中: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,国家森林公园1个,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,国家湿地公园(试点)3个,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),总面积44.8203公顷。拥有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5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
三、人文历史优势

昌都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、资源丰富,是藏古文明代表新石器时代卡若文化诞生之地,著名文化遗迹有卡若遗址、小恩达遗址、察雅仁达摩崖造像等;是茶马古道文化的核心地带,有硕都古镇、纳西民族乡、上盐井天主教堂、东坝民居、帕措果巴社会形态等历史民族大融合;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,代表歌舞有昌都锅庄、丁青热巴、芒康弦子、芒康三弦等,有传统手工艺嘎玛嘎赤唐卡技艺、波罗古泽木刻技艺、强巴林寺酥油花灯、嘎玛乡铜制佛像工艺、察雅石刻艺术等;是西藏红色文化的源头,有江达岗托十八军红色革命遗址;是格萨尔文化的发祥地,有杰出的《格萨尔王传》说唱艺人以及格萨尔版本、岭卓舞、壁画等格萨尔系列文化;是青藏高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、巴蜀文化及域外尼泊尔、印度等文化大融合之地,高度体现了藏传佛教、伊斯兰教、天主教及苯教、道教、东巴教等多教并存的现实特征,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积淀厚重,为西藏文化大区。目前,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61项,包括“昌都锅庄”“芒康弦子”“丁青热巴”等8个国家级项目;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78处,包括“卡若遗址”“强巴林寺”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有已登记可移动文物35103件(套)。

四、产业发展优势

1.工业

都是连接成渝经济区和藏中经济区的区域商贸中心,投资环境优越,现有食品、电力、采矿、建材、森工、印刷、藏药、新能源等11个行业的国有工业企业近30家,从事卡垫、地毯、藏刀、金银首饰等民族手工业非公有制企业120多家,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、国内销售势态表现良好。高争水泥、海通水泥、海螺水泥等建筑建材进入产能释放期。

2.旅游文化产业

昌都位于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核心区域,是“茶马古道”进入西藏的第一站,是我国正在开发的黄金旅游线路--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,历史底蕴深厚,旅游资源富集。昌都全市现有A级景区14个,星级宾馆11家,旅行社2家,“十三五”期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92亿元。

昌都绘画雕塑等艺术流派众多,如唐卡、绘画、金银铜铁的雕、镂、镶、铸及藏香、藏鞋、藏刀、木刻、藏毯、泥塑等各具特色:唐卡以昌都“嘎玛嘎赤”画派最为著名,即使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,也无法复制其工艺;泥塑艺术以昌都、边坝、察雅、贡觉最具功力;江达县波罗古泽木刻经板闻名全藏,是名副其实的“木刻之乡”;石刻艺术则以昌都、察雅、芒康、江达令人叹服,距今1100多年的察雅仁达摩崖造像,是康区一带年代最长、最为完整的摩崖造像。嘎玛乡的金银铜铁工艺闻名康藏,该乡被自治区认定为“特色艺术之乡”。这些艺术品,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现形式,也是藏族文化艺术中的珍品。

友情链接:
  • 自治区政府网站
  • 区(市)县政府门户网站
  • 市级部门网站

主办:昌都市商务局   地址: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西路邦达社区316

邮编:854000   电话:18108956948(0895-4823708)